8月26日突如其来的“疫情”来袭,防控形势严峻复杂,居住在高风险、中风险小区的人员按照疫情防控要求,需要居家隔离。一下就是10多人,而医院内,患者依然络绎不绝前来就诊,工作人员却出现明显短缺。一些非高风险小区的医护人员响应医院号召,留守医院继续工作,特别是一些双职工家庭,为守护人民群众安全,舍小家为大家,共赴“疫”线,齐心抗“疫”!
同心战“疫”,一线风采
刘芳老师为医学检验科分子组组长,卫健委新冠实验室督导专家,负责新冠核酸检测、新冠实验室管理。此前,刘芳老师也相继前往北京、四川乐山犍为及四川遂宁,出色完成核酸检测支援任务,为当地的疫情防控作出了重要贡献。自本次疫情发生以来,她全身心投入工作,没日没夜、加班加点地奋战在检测一线。作为卫健委新冠实验室督导专家,利用周末时间,还负责气膜实验室的检查督导工作。她的丈夫胡锦梁老师为四川省人民医院管理人员,目前在青羊区新冠防控一线支援核酸采样工作。繁忙的临床工作加上疫情,让他们分身乏术,只能拜托年迈的奶奶来家中照顾两个孩子生活,每天想起自己的孩子期待的眼神,刘芳老师都会不自觉的眼含泪水。他们是伴侣,也是战友,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面前,互相扶持、互相鼓励,刘芳老师说:“学医让我们彼此结缘,抗疫让我们不忘初心,理解让我们内心强大,感恩让我们热爱生活!分工不同,互勉互励,齐心协力,守护健康!”他们向着同样的目标,用爱汇成抗击疫情的坚固防线。
刘芳老师(左)与丈夫胡锦梁老师(右)工作照
刘芳老师儿子与女儿留守在家独自上网课
杨静、田洪兵老师为检验科采血组的成员,负责新冠核酸标本地采样,为本次抗疫的核心成员。为了防止小区封控而无法继续上班,两位老师直接住在了医院提供的酒店中。由于人员短缺,他们每日在岗,主动加班,已经10多天未回过家。杨静老师的丈夫杨建是一名军人,长期驻守外地,保家卫国。田洪兵老师的妻子何雨倩老师是四川锦欣妇女儿童医院检验科的一员,也投身于抗疫一线工作。疫情当前,家中的孩子都只能留给家里的老人照顾。他们表示除了对孩子强烈的思念,还有对家中默默付出的老人的一份深深的感恩和歉疚。期盼这场疫情能早日结束,期盼着能早日回家团圆。
杨静老师与家人视频(左)、杨静老师一家人合影
田洪兵老师(左)与妻子何雨倩老师(右)工作照
田洪兵老师一家人合影
冷静面对地震,不让抗疫前线的父母担心
陈平老师为医学检验科生化组的一员,疫情期间积极工作,主动加班,坚守岗位,逆风而行,在全城静默状态下也要努力保障妇女儿童的健康,为他们筑起健康安全防线。陈平老师的丈夫姚豫桐老师为省人民医院医生,也正奋斗在抗疫一线。在此特殊时期,只留下居家隔离的10岁孩子独自在家,自己做饭、上网课。9月5日,6.8级泸定地震突如其来,面对地震,孩子沉着冷静避险,孩子说:“爸爸妈妈教会我很强的生活能力,我能沉着冷静地面对地震,不会让抗疫前线的父母担心!”陈平老师强忍住泪水和不忍,表示“职责所系,性命相托。疫情面前没有旁观者,疫情防控没有局外人。冲锋在前,这是我的职责!”
陈平老师(左)与丈夫姚豫桐老师(右)工作照
陈平老师朋友圈(左),陈平老师儿子独自做饭(右)
把孩子寄养在亲人家,用大爱诠释抗疫担当
竺婷婷老师为检验科急诊组的一员,成都疫情几天前,他的丈夫安建新老师接到紧急任务,为疫情爆发的西藏昌都送仪器配件,回成都后开始集中隔离。本次疫情发生后,竺婷婷老师担心小区封控,借来一个行李箱,紧急采购换洗衣物及生活用品,开始了“有家不能回”的医院酒店“两点一线”的抗疫生活。而他们夫妻双方父母都不在身边,令他们发愁的是家中2个孩子没人陪护。经过商量之后,夫妻俩做出艰难的决定,把老大被寄养在舅舅家,把老二被寄养在叔叔家。面对家庭的分离、对孩子的思念与担忧,竺婷婷老师说“感谢亲人帮我们守护小孩,面对疫情,我们会克服万难,勇往直前!”
竺婷婷老师提行李到科室工作(左),安建新老师工作照(右)
竺婷婷老师一家人合影
华西第二医院医学检验科共有20对抗疫双职工家庭,作为疫情中千千万万“大白”中的夫妻档,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携手抗疫,用爱和责任诠释了医者仁心和使命担当。赋予他们勇气的,是抗击疫情的必胜信念,更是相濡以沫,同甘共苦的伉俪情深。在疫情面前,他们并肩作战,共同守护“大家”,用爱筑牢疫情防控一线阵地,用行动诠释着华西二院人的责任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