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天地护理动态详细

第四届华西妇幼国际会议·分论坛十一“儿童医疗辅导分论坛”圆满举行——医疗辅导点亮希望,专业疗愈守护童年

2025年7月18日下午,盛夏的成都世纪城会议中心蜀风厅座无虚席。第四届华西妇幼国际会议“儿童医疗辅导分论坛”在此隆重举行。本论坛聚焦儿童医疗辅导的前沿实践与创新探索,来自全国儿科医疗、护理、社会工作等领域200名专业人士齐聚一堂共话“以儿童为中心”的医疗服务新范式。大会报告先后由李倩教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黄燕教授、罗碧如教授、苏绍玉教授、万兴丽教授、任建华教授(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主持。

论坛在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罗碧如教授的主持下拉开帷幕。罗教授隆重介绍了与会专家团队,并对全体护理同仁表示热烈欢迎。

随后,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党委书记李倩教授发表开幕致辞。她强调,全球儿童医疗辅导已从“辅助服务”升级为“核心治疗”,并分享了国际经验。同时指出,国内政策如《健康儿童行动提升计划(2021—2025年)》推动“友好医院”建设,并通过多学科融合创新提升治疗效果。尽管面临挑战,技术创新和跨界合作为儿童医疗辅导开辟了广阔空间,期望本次论坛为行业带来更多智慧与力量,最终实现守护儿童生命尊严与希望的目标

模式构建与临床转化

张晓波教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在《儿童医疗辅导模式与实践》中,从“医学人文”视角探讨儿童医疗辅导的内涵与发展现状,展示了复旦儿科医院的创新实践,并展望未来发展方向。

 赵秀芳教授(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在《儿童医疗辅导的临床实践》中,分享了华西妇幼的经验,涵盖六大亮点:回顾发展历程与成效,优化组织架构与制度,强化前期准备与培训,创新工具包设计,持续优化临床实践,总结成果与荣誉。

技术创新与游戏设计

吴小花教授(浙江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带来《儿童医疗辅导游戏设计及实践》,揭秘如何通过游戏化设计帮助患儿减轻治疗焦虑与恐惧,提升医疗体验。她详细介绍了游戏设计的核心理念、游戏分类、心理预备、具体实施方法及实际应用案例,展示了游戏在儿童医疗辅导中的创新价值与效果。

李信仪教授(康芮智库医院发展研究院)以《医疗辅导游戏科技转化设计实践》为题,对标国际儿科护理模式,构建“奇妙医院”体系,推动儿童医疗辅导成为临床常规。基于社会学习理论,结合数字化健康教育,从医院延伸至家庭科普文创,致力于实现免于恐惧的儿童医疗人文关怀,提升健康教育效果。

多元协作与社会支持

吴文湄教授(深圳市儿童医院)在《社工在儿童医疗辅导中的作用与实践》中,深入阐述了医务社工的关键作用,并分享了创新实践。报告聚焦医疗游戏项目如何有效减轻儿童治疗焦虑,提升医疗体验。

沉浸式儿童医疗辅导工作坊

《心理预备工作坊》由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马晶晶、康冰瑶、胡娟、刘玲4位教授联合主持。团队通过“洗手小达人、医院小探秘、穿刺小勇士、轻松检查屋、神奇雾化旅、分心探险家、情绪空间站、艺术疗愈站、荣誉颁奖台”等互动环节,与会者深入了解了如何通过游戏化设计情景模拟和多感官体验,帮助患儿适应医疗环境,减轻治疗焦虑与恐惧。现场互动热烈,创新方法引发深度共鸣

本次论坛不仅是学术高地,更是温暖的实践灯塔。从游戏化设计到科技赋能,从多学科协作到人文关怀落地,与会专家以专业与热忱描绘出中国儿童医疗辅导的发展蓝图——让每一次治疗都成为守护童年的温柔力量,让每一份关怀都点亮家庭的希望之光

  • 华西第二医院服务号

  • 华西第二医院订阅号

  • 华西第二医院微博

  • 华西第二医院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