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4日下午,妇科肿瘤放化疗科放疗区会议室内热闹非凡,科室护士长、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何亚林老师,携手妇科肿瘤放化疗科团支部组织开展2021年度第一次心理团建活动。
活动开始,何老师通过幻灯片向大家介绍了巴林特小组的组成、功能、理念等。接着,按照巴林特小组的运行模式,护士老师们即兴组成了12名成员的巴林特小组,围成一圈组成“金鱼缸”,由何亚林护士长担任组长,田亚林副护士长及余佳艺两位老师为观察员,其他人员在圈外观摩。
活动中,由其中一位当班护士老师叙述了她曾经遇到的一个特殊临床案例,在其他参与协作的小组成员提问并补充相关资料后,圈内护士老师们有的扮演着病人的丈夫、父亲或本人、工人、旁观者,有的扮演着主治医生或主管护士,分别从角色自身角度出发说出真实感受和情绪。在扮演、说出的过程中,大家惊异地发现原来从各自的身份出发,他们每个人内心都有着“自以为是”的想法和说辞,“患者”、“父亲”、“丈夫”分别表达出迷惑不解,抵触和不信任以及愤怒、绝望、无助的情绪。“医生”和“护士”脸上则写满了愤懑、委屈、无奈、无助、防范的表情。两位观察员及陈述事实的当班老师则早已红了双眼,有心疼关怀,有无奈和惋惜。
大家畅所欲言,结合自身的生活经历抒发真情实感,大家泛红的眼眶纷纷流下了感动的泪水。何老师讲到:“通过的不同角色的扮演,不仅仅是揣摩人物内心的想法与情绪感受,更是设身处地地换位思考,你会突然发觉其实每个人的想法也是可以被理解和认同的“。于是,很多在工作中的困惑、委屈和不解也在欢快的情景表演中释然了。
最后,何老师将我们拉回到现实的情境,并进行了总结和分析。观察员观察大家各自的情绪反应,表情和肢体语言。近一两个小时的活动在何老师带领下顺利结束,效果之好出乎大家的意料,也对医路有着更多思考和感悟。通过此次活动,我们学会了感同身受和换位思考,脸上更多的是释然、理解和轻松,在医患矛盾日益突出的今天,为医护人员如何换位思考、化解排斥、舒缓压力,增添了信心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