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科 科室动态详细

喜报!我院新生儿科指南又双叒叕上榜啦!

2023年3月,为帮助临床医务工作者有效遴选和使用高质量指南和共识,促进中国指南和共识质量的提高,STAR评级工作组、世界卫生组织指南实施与知识转化合作中心、亚洲指南联盟、中华医学会杂志社指南与标准研究中心基于指南科学性(Scientificity)、透明性(Transparency)和适用性(Applicability)对2022年医学期刊正式发表的中国专家主导的指南和共识展开了评级工作。2023年9月5日,评级工作组公布了结果:评级共纳入指南334篇、共识1143篇,经过评审37个专科委员会最终评选出297篇指南和共识作为TOP 300指南和共识。1477篇指南和共识中,新生儿领域上榜6篇,其中我院新生儿团队牵头制定的2部指南均上榜,分别为《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for kangaroo mother care in preterm and low birth weight infants》和《容量目标通气模式在新生儿呼吸支持中的应用指南》。是继2022年新生儿科3部指南在STAR评级中表现优异之后再获佳绩。

此外,新生儿团队最新发布的第2部英文指南《Guidelines for high-flow nasal cannula oxygen therapy in neonates (2022)》也于今年9月在Journal of evidence based medicine (Q1, IF=7.3)上线发表。

3篇指南均由新生儿科主任唐军教授作为主任委员的中国医师协会新生儿科医师分会循证专业委员会发起,在学科带头人母得志教授的协助下,唐军教授牵头,新生儿科副主任熊涛主任医师、胡艳玲副主任护师、陈琼副主任护师、李小文副主任护师、李颖馨主管护师、龚凌月呼吸治疗师、黄益呼吸治疗师、陈超呼吸治疗师等骨干为主要执笔人。《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for kangaroo mother care in preterm and low birth weight infants》发表于Journal of evidence based medicine (Q1, IF=7.3),《容量目标通气模式在新生儿呼吸支持中的应用指南》发表于《中国循证医学杂志》,为规范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的袋鼠式护理管理、新生儿容量目标通气以及经鼻高流量的使用提供了循证依据。

成绩取得是新生儿科医护技团队通力合作的体现,更是老一辈华西医者一丝不苟、严谨求实的科研精神的传承,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中国循证医学中心李幼平教授在指南的设计、证据分析及指南写作中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帮助。目前在母得志教授、唐军主任的带领下,新生儿科已发表指南9篇。其中《新生儿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操作及管理指南(2021)》被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遴选为学术精要(2023年7-8月)高PCSI论文、高被引论文和高下载论文,《2020新生儿机械通气时气道内吸引操作指南》被遴选为高PCSI论文和高下载论文。

新生儿科医护技团队在科室管理小组及党团支部的指导下,一直以来致力于将临床工作与科研工作紧密融合,作为国家级青年文明号创建单位,科室鼓励青年员工不断提升科研能力,更好地为科室临床工作提供优质保障。未来,新生儿科将继续开拓进取,在临床科研中再创佳绩!




  • 华西第二医院服务号

  • 华西第二医院订阅号

  • 华西第二医院微博

  • 华西第二医院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