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天地护理动态详细

我们的榜样
——记赴云南鲁甸地震灾后重建工作中的李艳华

2014年8月3日16时30分,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发生6.5级地震,震源深度12千米。由于震级大、震源浅、灾区人口密集和房屋抗震性能差,地震共造成615人遇难,114人失踪,有3143人受伤,上百万人受灾。天灾无情,人有情,全国人民以不同的方式表达着对灾区的关心。

妇科李艳华同志作为一名党员,一名国际伤口治疗师,一名灾害护理学在读硕士生,她明白“重建”两个字对于灾区的意义,她更明白,每一个重建人员,都背负着党和政府的嘱托、灾区人民的厚望。她主动请缨说“我要将我所学到的、所掌握的、最有价值的东西无偿提供给灾区的同胞们”。在科室领导班子的高度重视下,在全体护理人员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多方努力协商沟通,终于在中秋节前夕踏上了前往震中龙头山镇的征途,用行动书写着对党和人民的热爱与忠诚。

鲁甸地震发生后,龙头山镇卫生院成为一座废墟,42名工作人员有4人在地震中牺牲。当来到卫生院活动板房,看到有许多病员的伤口愈合不良需要救治时,李艳华同志顾不上舟车疲劳,立刻投入到医治工作中,帮病人处理伤口。“这个伤没事,疼吗?忍一忍,过两天好了,你就可以和我们一起重建家园了。”她一边帮病人处理伤口一边帮他们树立信心。就这样卫生院来了一名国际伤口治疗师的消息在镇里传开了,镇里男女老少凡是伤口有异常情况的人们都来了······“能帮一个是一个,我不累,唯一想的是让他们早日康复!”在初到震区的24小时里,她仅仅只睡了4个小时。

通过和灾区医务人员、普通民众的频繁接触,李艳华同志对灾后心理状况也表示担忧:“在这么大的灾难面前,普通民众很容易出现情绪感染,及时疏导是非常必要的。除了普通民众外,团队也应该对灾区的志愿者、武警官兵、新闻从业人员、以及医务人员,开展集体的心理抚慰。”于是,昭通市第一人民医院、昭通市第二人民医院、鲁甸县人民医院、龙门山镇医院等等,一堂一堂的集体心理课和座谈会,就这样开展起来。“好好活着,无论有多么大的困难,关心别人,无论他们是否陌生。只有坚强一个民族才能生存,只有互爱一个民族才会发展。” 正是她带着沙哑的嗓音一遍一遍的细心疏导、耐心讲解,驱散了人们心中灾难的阴霾,获得了当地医务人员和民众的一致好评。

望月思亲人互助建家园。乌蒙山深处的龙头山镇,正在渐渐恢复活力,中秋节本来是一个团圆祥和的节日,但地震中很多人失去了亲人,在这个时候会分外思念亲人。为的是让大家不感到孤单,让失去亲人的民众能感觉到依靠,卫生院特地开展了游园活动。望着夜空中的明月,匆匆和家人简短的电话问候以后,她又积极的去组织趣味问答等主题游戏,和大家一起营造出了一个轻松愉快的节日气氛。

一个党员一面旗,不是亲人胜似亲人。李艳华同志舍小家顾大家,不计得失,积极投身于灾后重建的工作中,发挥专业优势、贡献智慧、服务灾区、奉献爱心,是我们的骄傲,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供稿王佳  摄影 李艳华)



  • 华西第二医院服务号

  • 华西第二医院订阅号

  • 华西第二医院微博

  • 华西第二医院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