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晨燕: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儿童血液/肿瘤科主治医师。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获硕士学位并留校工作至今,一直从事儿童血液肿瘤性疾病的临床工作。工作期间在职攻读博士研究生,并多次参加国内、国际各种学术交流活动。自2006年起开始利用业余时间关注并参与、组织儿童白血病的社会救助工作,至今已累计救助儿童白血病患儿数十人,通过各种慈善捐助救治白血病患儿治疗费用已逾百万元用于在院患儿的救治。
爱岗敬业的示范者
爱岗敬业,优质服务,奉献爱心,对工作的精益求精一直体现在周医生的具体工作中。她始终铭记“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我将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的医学誓言,用真心、真爱、真诚对待每一个患者,从细微之处做起,深得广大患者的信赖和敬重。
2011年8月初,病房来了位白血病维持期间感染发烧的患儿。周医生马上安排输液,血液检查,但2天后,孩子病情未好转,情况恶化。此时医学检查报告显示孩子是真菌感染,病房立即动员一切医疗资源,尽最大努力予以抢救。次日凌晨,病儿送到ICU监护室,病情趋于稳定。至此,周医生才拖着疲惫的身躯,换下衣服回家休息。
每天凌晨6点过,天刚蒙蒙亮,街道边散落着健身的人们。华西第二医院血液二区门口又出现她熟悉的身影,她轻轻走过熟睡的家长,打开电脑,反复仔细查看患儿的即时病情信息。待人门唤醒自己沉睡的意识时,她已掌握了第一手病情资料,对当天的工作安排胸有成竹。
和谐医患关系的促进者
周医生承秉发扬华西二院“以病人为心”的人性化理念,以“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痛病人之所痛”的朴素情怀温暖着病人心灵。周医生带给孩子的温暖随处都能体会到。一句“乖乖”,一句“宝贝”,一句轻轻的“让她睡觉,我等会儿再来看她”,简单的话语,让患儿及家属心里暖乎乎的。经常利用休息时间鼓励家属要坚强,要面对现实,调节心态。她常常为了某一个孩子能及时输上血、血小板,她比家长还急,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
诊疗工作中她以感同身受之心对待每一位患者,“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无论贵贱贫富均一视同仁,并非常注意和患者的交流和沟通。有一次,病房来了位新患儿,孩子父亲咨询治疗费用,焦虑的他情绪激动,反复叫嚷,要医生保证,付了费就必须治好。周围的群众都觉得难以忍受。周医生宛若止水般平静地告诉他“在我们华西二院,只要能够做好,我们就一定能够做好。”每当周医生要轮转急诊时,病房家属联名签字向院长请求挽留,成为和谐医患关系的示范者。
廉洁行医的践行者
从医近二十年,病人赠送的红包少则几百元,多则上万元,她都一一拒绝。对难以拒绝的“红包”,周医生便悄悄地交给护士长让交在患儿的住院帐上,对有些难以拒绝的小礼物,周医生都购买超价的礼物或是以红包的形式回赠病人,在周医生的柜子里,常年备着一些被病人家属称之为“倒给的红包”,它们不仅作为周医生对难以拒绝的礼物的超额回馈用,还往往被周医生用来默默地帮助一些贫困的家庭。曾经问过她这些年下来到底送出了多少红包,她只是轻轻说了句“记不得也数不清了”,她以实际行动维护了医学的圣洁。
困难白血病患儿家庭的救助者
“白血病”三个字让所有人望而生畏,它俗称“血癌”,高昂的治疗费用往往让一个普通的家庭倾家荡产。多年来,对无数无亲无故的白血病患儿,周晨燕医生都象亲人一样对待,急患儿所急,想患儿所想。自2005年起开始利用业余时间关注并参与、组织儿童白血病的社会救助工作,至今已累计救助儿童白血病患儿数十人,通过各种慈善捐助救治白血病患儿治疗费用已逾贰百万元用于在院患儿的救治。她还屡屡慷慨解囊,给困难的家庭提供帮助,用爱心点燃一个个小生命重生的希望。
患儿刘文骏就是其中一位,他家住自贡市富顺县互助镇永和村,于2010年6月查出同时患有白血病和地中海贫血。因为家境贫寒,从小孩发病到确诊,就花光了家里的积蓄,连同从银行借的两万元。确诊后,父母又东拼西凑,借到几万元,可走到第二个疗程时,孩子出现严重感染,花光了所有的借款。当孩子父母绝望地带着孩子回家的时候,周医生告诉孩子的父母:“一定要回当地医院继续抗感染治疗,如果孩子这次能挺过这次感染关,我也许能帮你一把。”她把回家以后的注意事项非常仔细认真地交待给孩子的父母,并留下她的电话,吩咐有啥情况随时打电话给她,当时孩子的父母并未在意。
回到家后,孩子在当地接受抗感染治疗,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抗感染非常成功。孩子的父母又燃起了希望,可是能报销的费用加上输血退回的费用一共才四仟多元,一个疗程都不够。父母俩一下像霜打的茄子,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拔通了周医生的电话,讲述了孩子的病情和家庭的经济状况,周医生非常高兴,叫孩子的父亲立即带小孩到成都。
到了成都后,周医生帮忙联系了脐血干细胞中心,当得知孩子的家境内外后,中心免费为孩子和他哥哥进行了HLA配型,为孩子父母省下了几千元。几天后,孩子父母接到周医生打来的电话告知兄弟俩配型成功,孩子有希望得救。得知这一消息,孩子父母既高兴又烦恼。周医生深知,此时钱决定着一个孩子的命运,便四处联系。第二天周医生带着脐血干细胞中心的老师和天府早报的记者,经过近四个小时的路程赶到孩子的家,希望通过媒体报道获得更多好心人的帮助。离开时,周医生还悄悄地塞钱给孩子。两周后,通过周医生的热心帮助和天府早报的报道,由富顺县青年志愿者协会、富顺县巾帼协会主办,富顺各处志愿者组织承办的为刘文骏筹集手术费的募捐义演吸引近千名观众到场,周医生也专程赶到现场介绍孩子的病情。社会各界踊跃献爱心,在爱的感召下,义演活动中掀起一浪接一浪的捐款热潮,近一个半小时的义演募得捐款15万余元(当天周医生又给了1000元),加上各界捐款,共收到23万余元。为孩子的手术治疗提供了保障,目前刘文骏已接受了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手术非常成功。
为死去白血病患儿“安家”的志愿者
为了给死去的孩子安个家,周医生与志愿者一同在成都三圣乡大安桥村的金沙陵园里购置了一块特殊的墓地,专门安葬那些过早离去的孩子,周医生因此而被孩子家属及志愿者誉为“爱心妈妈”。在那片特殊的儿童墓地,长眠着一些被疾病过早夺去生命的贫困家庭的孩子。在山顶春晖园北区11排,并排矗立着5个小小的墓碑:8岁的艳艳、3岁的倩倩、3岁半的思思、4岁的李璐、10岁的徐鹏,墓碑上是孩子们可爱的笑脸。
在这个小小的园区中,时常挂着卡通氢气球,墓碑旁摆放着各口味的棒棒糖、可爱的毛绒玩,燃着蜡烛的生日蛋糕……周医生每年都会去看望好几次,每次都带着孩子们喜欢的糖果、玩具、气球和鲜花,有时和孩子们说说话,或者静静地坐上半晌。周医生得知李璐的最后一个愿望是想要一个气球时,她每次过去都会带几个气球。渐渐地,志愿者也开始给孩子买气球。儿童墓地仿佛不是墓地,而是通往天堂儿童乐园。
孩子,给你一个家
黑白的交替 来去的轮回
那是你的笑脸 也是爸爸妈妈漂泊的思念
孩子 我们在春天里牵着你的手 你稚嫩的双手还粘着墨香
粘着邻桌女孩的笑声 以及老师们望眼欲穿的等候
嵌着一摞摞账单的印痕迹 以及叔叔阿姨不舍的挽留
从天堂里来 又回到天堂里去
忘记疼痛忘记泪水 记住欢笑 记住眷恋
如果你愿意 还要记住整个春天
这是刻在一个白血病患儿徐鹏冰冷的墓碑上的文字……
她是一个“好人”;她是我一生中见过的最好的主治医生;她是我在这个世界上最爱的人……这都是患儿家长以及周边的人对周医生的评价。如果不是看了来自患儿家长一封又一封的感谢信,我很难相信有如此的真情和感动存在,从周晨燕医生身上我看到了无私,看到了奉献,看到了她的执着和坚持。
周晨燕医生长期坚持关爱白血病患儿,并为此奉献着自己的爱心,给困难白血病患儿以生的希望,得到患儿及家属的高度认可,成为人性闪亮的源泉,是一个为病人分忧,值得托付的白衣天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