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四五规划”提出构建高质量的教育体系和全方位全生命周期健康体系的必要性。中国妇幼保健协会于2021年4月组织筹建全国专科助产士培训,旨在切实提高我国助产士的专业技术水平和临床实践能力,加强和支持助产专业建设,推动未来助产专业的创新和可持续发展。接到基地评审通知后,我院积极响应,有幸成为临床实践基地之一,于2021年10月9日开班,11月5日顺利结业,学员共计19人(省外18人,省内1人)。
【十月蓉城,秋风和我们共同期待】
有幸温暖同行,送上属于成都和华西的温柔!以“和谐、关爱、宽容、感恩”的产房文化做破冰的载体,所谓“倾盖如故”,我想应该就是一声穿越时间、空间的“大家好,我是。。”后,你我眼里心照不宣的温暖和坚定,奔赴千里,依然清晰。
预则立!提前组建师资,入科前全面解析临床实践目标及要求,针对模块作业,专人专项对接,并与实践模块相关科室进行对接及实践目标讨论,切实以提升助产士核心胜任力为出发点;对学员进行全面调查,从生活到专业,分析学员特性及需求,定位培训模式,撰写针对性实践方案,确保教学有所依,学员有所获。
【以“行动学习法”,搭建自我知识框架】
通过把已掌握的相关专业知识与提出深刻问题能力相结合,不断的发现问题、探讨问题以解决问题,从而改变学员的思维与行为,以此达到开发人力资源和发展组织能力的目的。
> 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实践开始前,护士长王国玉向学员再次解析实践目标,引导学员做自我剖析和认知,明确培训模块及实践目标。
> 多科联动,以问题为导向开启为期四周的临床实践模式。先后完成产房、门诊(妇保门诊、导诊、产科门诊、营养门诊、心理门诊、助产士门诊、孕妇学校、呼吸实践课)、母婴同室病房、新生儿病房/NICU、中心供应室等部门的实践学习,通过案例讨论、临床异常紧急剖宫产演练完善实践目标。
> 提升始于每次忘却时间的尝试。以小组为单位,学员自己完成每日反思组织、讨论及总结,提升个人沟通、组织、总结等综合能力。
> 以华西力量助力助产中坚人才储备。基于实践目标及学员特征思考,就科室亮点及学员实践需求专项进行线上线下分享。
> 同质化教学管理,培养临床思维。以目标-收获-感受/建议框架引导学员完成各岗位总结,基于循证完成各岗位任务,激励学员助产士基于科学、勇于创新、善于观察,围绕实践目标提升自我核心胜任力。
【赋予温暖力量,守望生命的花开】
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学员们高质量完成了临床各岗位的实践,并通过表达已知、听取她知、重构已知的模式提升了核心胜任力,重新定义专业认知,明确助产责任,规划自我发展方向,愿意用温暖的双手助力“愉快分娩”。由于疫情,基地以线上的方式完成实践总结,基地负责人王国玉对学员们的实践表示了肯定,并以格言“君子不器,成己达人”赋予满满的祝福和期待。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每一次遇见都是注定,每一次分别都是约定,我们定好了五年之约,在未来一个角落都洒满阳光的日子,以助产士的身份,我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