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建设

回到主站

国家重点学科

人才培养

1. 本学科点在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方面的主要措施和已取得的成效
       依托拥有的四川大学西部妇幼卫生研究院、四川省重点学科、四川省重点实验室等的强大研究实力和先进的实验设备优势,本学科借鉴吸收国际先进理念,更新人才培 养模式,充分利用承担的各级科研项目培养多层次的创新型高素质人才。学科通过与医院教务部分工协作、齐抓共管,从培养严谨的学风和良好的医风两方面培养人 才,在2006年教育部的教学评估中获得一致好评。学科把研究生作为科技攻坚的重要力量,鼓励研究生直接参与学科前沿的学术研讨和实践,掌握学科前沿的发 展动态,接受不同风格、不同学术思想、不同学术流派的熏陶,启发和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同时,教学科研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以周同甫教授领衔的“临床医学本科 教育课程改革”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为提高学科人才培养质量奠定了坚实基础。
       学科在医院的统一部署下,制定了周密的中青年医师海外学习计划,近六年已先后派出15人次远赴美国、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访问学习,已有12人学成回院服务。促进了学科师资队伍水平的提高。
2. 本学科点培养博士的规模和优秀博士生简介
       本学科现有博士生导师22名。2001年至2006年先后招收博士生85人,毕业博士55人。博士后进站工作1人,出站1人。他们毕业后大多成为国内外著名医疗科研机构的业务骨干。六年来博士研究生就读期间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研究论文总计303篇,被SCI检索10篇。
优秀博士毕业生简介:
       何 志旭:贵阳医学院副院长,教授,华西第二医院兼职博士生导师。在干细胞领域成就突出。成功建立了中国首个人胚胎干细胞系。先后参与国家973、863攻关 课题,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重点项目等20余项课题,经费300万,在国内外权威期刊上发表论文40余篇。在《Blood》上发表了 国际上首次建立的一套稳定和简便的胚胎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为造血干细胞的技术方法和安全监测系统研究。发表论文40余篇,SCI期刊发表论文4篇。
       齐可民,北京市儿童医院研究员,儿科研究所营养中心主任,从事儿童保健和营养学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教育部留学人员启动项目等4项基金。发表论文近20篇,其中5篇被SCI收录。曾获北京市卫生局科技成果一等奖。
       孔佩艳,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血液内科教授,对血液肿瘤性疾病的研究有较深的造诣,主持国家自然基金及军队医药卫生课题等多项研究,在国内外权威性杂志上发表论文30余篇,获得军队和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
       王航雁,解放军总医院,主任医师,小儿内科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在新生儿疾病及神经系统损伤早期干预的研究领域成绩突出。现任中国优生优育协会理事,中国儿童保健杂志编委;人民军医杂志编委,中华实用医药杂志编委。主持北京市自然基金。
刘玉峰,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教授河南省教育厅技术带头人。主持铁代谢紊乱国家自然基金1项、省级基金4项,发表论文60余篇,获省级成果奖6项,主编和副主编专著3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