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委宣传统战部(精神文明办公室) 部门动态详细

100日大战:在生死路口夺回600克巴掌大的小“公主”

“公主”今天就要出院了。28日下午4点,新生儿科十分热闹。

“知道今天孩子要出院,您昨晚是不是激动地睡不着?”

“不,相反,我睡得特别踏实。知道她很健康,我很安心。”孩子的母亲带着微笑说,“最后的结局远远超出我的预期。”

最后的希望:“我们就相信华西!”

时间回到2016年12月8日,我院产科接到一位危重病人,病情十分特殊:

这名患者因为孕25+2周,发现血压持续增高20多天,最高血压达到160+/110+mmHg,并伴有颜面部及眼睑水肿;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非常棘手的免疫系统基础疾病:IgA肾病(III期)且病史长达2年多。此次妊娠前血压和肾功基本在正常稳定水平,但在妊娠3月后发现血压增高,这位孕妈妈到当地医院检查发现肾功尿素和肌酐指标异常升高,同时出现大量蛋白尿(24小时尿蛋白定量17.16g),导致现在病情十分危重。因为在IgA肾病的基础上又并发了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胎儿宫内生长受限和肾功能不全。

面对这样的病情,这位孕妈妈内心十分彷惶和恐惧,站在人生的一个十字路口。

主观上,她强烈地想要继续保胎,让腹中的胎儿保有存活的希望;客观上,她又要面对一个残酷的现实:即孕周仅25+2周,胎儿宫内生长受限(胎儿大小比实际孕周小2周多),肾脏功能又开始恶化。如果放弃此次妊娠,她的肾脏功能可能无法再承受一次妊娠的风险,那么她可能会终生不能当妈妈;如果继续保胎延长孕周,她腹中的胎儿可能会有存活的一线希望,也有可能由于她自身疾病的严重性而导致胎死腹中。

同时,这位孕妈妈还要要以牺牲她自己的肾脏功能为代价,最严重的后果是她的肾功进一步恶化至尿毒症期。

生死一线,无法抉择。

他们曾经辗转其他地方,都没有解决实际困难。在查询了相关资料后,她及家人抱着一丝希望来到了华西第二医院,希望保住腹中的胎儿,而她本人的肾脏功能又不至于严重受损。

“我们就相信华西!”

一次又一次告急:过硬的技术决定最后胜利

病情危急,一刻也不容耽搁。

复杂严重的病情,牵涉到多学科联合救治,治疗的难度极大,这引起了华西第二医院和华西医院的高度重视。

在张林院长的直接协调下,华西第二医院和华西医院立即召集产科、肾内科、新生儿科、超声科、护理部、营养科、呼吸科、感染科、检验科、超声科、麻醉科、医务科等多科,成立了以张林院长为首的诊治团队,建立了医疗微信群,随时汇报并交流诊治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通力合作、全力救治,为这对病情特殊的母子保驾护航。

这位孕妈妈入院后,医院多次组织多学科讨论并制定详细的诊治方案,稳住患者病情。

为了随时观察病情变化制定有效治疗措施,医疗团队的主要人员均放弃了周末休息时间及赴外地参加学术交流会进行大会学术交流的机会,每天到病房查房,针对检查结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治疗有效。在护理上,对孕妇更是精心照料。由于孕妇卧床休息,血液粘滞度增加,为避免血栓形成,住院期间,除了应用低分子肝素、监测凝血指标外,还请专人进行双下肢的按摩。

经过华西第二医院院和华西医院全方位周密的部署和诊治,我们为这名孕妈妈和胎儿争取了宝贵的更多治疗时间。

尽管如此,危机还是再次降临!

12月16日,孕妈妈肾功能出现恶化倾向,胎儿监测指标恶化,时间不能再等!经过紧急磋商,决定由产科著名教授周容医生领衔予以急诊剖宫手术分娩患儿。

一场生死的战斗就此打响!

由我院新生儿科唐军主任、新生儿科胡艳玲副护士长和呼吸机治疗师组成转运团队到达产房,进行产房复苏,稳定和转运。

让人欣慰的是,在我院产科和新生儿科强大的专业能力下,孕妇和孩子都保住了。

孕妈妈术后一般情况恢复好,复查肾功明显好转,子宫收缩好,阴道流血少,术后第4天转肾内科继续治疗。术后10天患者肾功恢复正常、血压控制稳定、尿蛋白明显减少。

但孩子的情况不容乐观:

孩子出生仅600克,超低出生体重儿;超早产儿;小于胎龄儿;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呼吸衰竭(I型);新生儿窒息;代谢性酸中毒;动脉导管未闭;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在张院长的直接领导下,立即成立以我院常务副院长、四川省卫生计生委首席母得志教授为组长的新生儿治疗小组,对患儿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

由于孩子特殊的病情,倾注了很多医护人员的心血,可谓集万千宠爱,大家就给她取名“公主”。

经过强大的新生儿医护团队的治疗和护理,“公主”一步步渡过了呼吸、营养、感染等生死难关,逐渐发育成熟。而且让人安慰的是,这名超早早产儿宝宝转入新生儿科治疗期间,从未发生过抽搐、呼吸暂停、消化道出血,多次颅内彩超检查均未见颅内出血等早产儿严重并发症,这在早产儿尤其是在超早早产儿中十分罕见。这也是新生儿科救治这类超早产儿高水平的体现。

在今天的出院现场,张林院长说:“我院的产科和新生儿科都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两个强大的科室结合在一起,就会产生强大的救援能力,这正是华西第二医院的优势所在。”

最美好的春天:要做最坚强的“公主”

一晃,100多天过去了。

“公主”从当初的仅600克,成长到如今的3180克,身长、头围等要素都达到了同龄儿的基本标准。经过新生儿专业组评估达到了出院标准。

今天,“公主”的母亲、姥姥等亲属来到新生儿科准备迎接孩子出院。我院张林院长来到新生儿科,为“公主”的出院送祝福。母得志常务副院长、新生儿科唐军主任、石晶副主任、苏绍玉护士长、产科周容教授也到场看望。

张林院长和大家来到“公主”旁边,本来熟睡的孩子仿佛有感应一般,睁开眼睛,十分有神采,摇手蹬腿,对着众人笑起来。

在现场,大家都开心地聊起来。

“我也是医生,我知道,只有到了华西,才会有希望。”孩子姥姥说着有些哽咽,“现在这么好的结局,在我心中就是一个奇迹。真的非常感谢华西第二医院!”

孩子母亲在一旁听着也不停地点头。她想起来到华西第二医院之前的害怕,想起产下孩子后母子平安的安心,到如今的美好的结局,不觉眼角湿润。

在狭小的医生办公室里,张林院长主持开了一个简短的欢送会。

张林院长说:“我很高兴看到当初600克的宝宝今天就要出院了,我们医院的产科和新生儿科为此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你们家属的配合,也是这次奇迹创造的基础。希望孩子长大以后,要感激她英雄的妈妈,感激我们的医护人员。”

“有今天美好的结局,是医院领导特别是张林院长的重视,组织了跨医院、多学科的诊治团队。这位英雄的妈妈在自身病危的情况下不放弃孩子,需要多么大的毅力。宝宝也特别坚强,一步步挺过难关。”母得志常务副院长说,“以后记得多拍点孩子的照片回来,让我们的医护人员一起高兴高兴。”

新生儿科唐军主任、产科周容教授就整个救治护理过程发表了自己的感言,并对孩子未来的成长给予最美好的祝福。

在另一侧,新生儿护理人员给孩子把衣服穿好,一边给孩子喂奶,一边给家属仔细交代出院后的护理注意事项。护理人员讲得仔细,家属听得认真。

张林院长温柔地抱起孩子,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这个坚强美丽的“公主”身上。

姥姥接过“公主”,已经乐得合不拢嘴。由于是分开治疗,妈妈在“公主”出生后,100多天都没能抱过,今天,妈妈将第一次抱起自己期待已久的宝贝。

等待了100多天,“公主”回家,想必是他们最大的幸福。

春天的阳光暖暖地照耀在成都的街头,“公主”新生活也搭上驶向春天的的列车。(供稿:产科、新生儿科、宣传统战部 摄影:沈靖雅、赵昕)


  • 华西第二医院服务号

  • 华西第二医院订阅号

  • 华西第二医院微博

  • 华西第二医院抖音